校準測量設備的確定
實驗室在檢測工作中需要用到許多測量設備(以下簡稱設備),這些設備在不同的檢測、校準項目中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作標準器、有的用作輔助設備;有的顯示數據用于得出檢測、校準結果,有的用于提供或創設測量條件;有的用于測量,儀器計量校準,有的用于監測等。是不是所有這些設備都需要校準。GB/T 15481標準5.6.1指出:“凡對測試、校準或取樣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重要影響的所有用于測試或校準的設備,計量中心,包括輔助測量設備(如用作環境條件測量),安徽計量,在投入使用前均須進行校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設備都要校準,即使校準也是根據需要既可對所有的參數進行校準,也可以對檢測結果有重要影響設備的關鍵參數或關鍵值進行校準。
計量的基礎作用,一般認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立信心。計量通過建立測量的溯源性,獲得可靠的測量結果,使標準的結果可以檢驗,過程可以復現,進而實現人們對質量信賴。二是實現創新。計量通過測量科學和技術進步之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推動創新;新的測量技術也必然刺激新的產品、流程和服務的創新,同時也會推動勞動力新技能的產生和掌握。
“計量校準的‘計’其意一是核算:計時、計量(liàng);二是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量’作為量(liáng,動詞)時,其意一是確定、計測東西的多少、長短、高低、深淺、遠近等的器具:量具、量杯、量筒、量角器;二是用計測器具或其他作為標準的東西確定、計測:計量、測量、量度、量體溫、度量衡;‘量’作為量(liàng,名詞)時,其意一是數的多少:數量、質量;二是古時計量物體多少的容器,如斗、斛之類。說 ‘計量’,首先應當從‘度量衡’說起……”在9月1日2014年全國“質量月”啟動儀式系列專題講座之一“計量——國家發展質量的戰略基礎”上,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院長方向從計量的本質特性出發,結合源遠流長的度量衡歷史,深入淺出地闡述計量概念。這一別開生面的開場,如一縷清風撲面而來,使全場原本稍顯沉悶的學術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廣大聽眾為之振奮。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