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計量,為什么要計量,怎樣計量? 其實, 作為一個動詞性概念,“計量”是1953年被新中國采用,以取代延續數千年之久的曾作為“經濟統治工具、權力象征”的“度量衡”或“權度”的,它于1985年取得了法定地位。可以說,計量起源于人類在生存、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對數與量的認識, 形成于古代商品交易、近代工業化進程與現代科技進步之中,貫穿于產品研制、銷售、使用、維修及服務等全壽命過程,與商貿交易、國際結算、國防建設、醫療防護、食品化工、環境監測等方面息息相關,具有廣泛性、統一性、準確性、法制性和保障性。
儀器設備的量值溯源是保證其測量準確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按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要求,儀器設備使用前應經過檢定或校準,必要時,在二次檢定或校準之間應進行期間核查,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但部分實驗室未按規定將儀器送計量部門進行檢定或校準,造成儀器失準,還有個別檢定/校準實驗室不經檢定/校準就出具證書。實驗室內經常會有儀器設備是沒有檢定規程或校準方法,計量部門往往圖省事,僅對儀器使用的計量器具進行檢定或校準,而其總體設備是否合格則不做綜合判定,使得設備顯示的數據是否準確不得而知。如果此時不采用能力驗證或實驗室比對的方法對儀器進行驗證,則會帶來很大的風險。1
計量的特點:
1.準確性 計量就是要保證量值的準確的,是目的之一,儀器計量校準檢測,只有測量結果準確了,才有意義。但沒有絕1對的準確,因為任何測量都存在誤差,所以這里所說的準確性也是指在一定條件下(比如某個不確定度下)的準確。
2.一致性 計量要保證單位的統一,也是目的之一所以計量單位的一致性就非常重要,這是個基礎。不光是計量單位要一致,計量數據也要一致,但是這個一致也是在一定的不確定度下,不同的人,計量校準檢測,不同的標準,甚至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結果要在一定范圍內一致。
3.溯源性 計量的目的是為確保單位統一及量值準確,合肥計量校準,那么為了實現這兩個目的必然需要一種途徑或方法,這種途徑就是溯源,各種儀器設備通過向上一級標準設備溯源直至國家或者國際基準,計量校準費用,從而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4.法制性 計量從古至今都是具有法律性的,秦始皇度量衡的頒布,為了就是從法律的角度強制使計量單位統一,確保各種測算的一致性。現在不只是計量單位,在一些強制檢定領域,一些法制管理方式,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