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文件中關于校準周期如何解釋?
CNAS-CL01 中5.10.4.4 校準證書(或校準標簽)不應包含對校準時間間隔的建議,除非已與客戶達成協議。該要求可能被法規取代。
明確規定校準實驗室不能給出校準周期的建議。校準周期由實驗室根據計量器具的實際使用情況,本著科學、經濟和量值準確的原則自行確定。
儀器在1次校準之后,計量檢測機構,第二次校準時間先規定1年,1年后送校準實驗室校準還是很“準”(與第1次校準比較在誤差范圍內),計量檢測公司,就可定2年了,依次類推,長不能超過5年,安徽計量,但期間一定需安排期間核查,如果發現不穩定情況,就需重新校準。
校準周期的確定要有理有據
先說校準周期,也就是確認間隔, 它是衡量計量工作質量的關鍵環節之一, 關系到在用測量儀器的合格率。只有嚴格執行校準周期, 才能保證科研生產等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為保證量值準確可靠,儀器計量, 必須科學的確定校準周期。
計量校準實驗室認證是我國法定的實驗室認證制度。計量認證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程序和考核標準。通過計量認證,取得計量認證合格證書,表明計量校準機構符合如下要求:
1.有健全的職能組織機構;
2.建立了完善的檢測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3.具有計量性能符合要求的測量設備,而且測量量值能溯源到國家計量基準。
4.有合格的管理人員和測量人員;
5.有符合要求的環境條件;
6.編制了描述其質量體系要素和作用的質量手冊及實驗室運行需要執行的各種程序文件。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