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校準檢測不確定度只是研究真值不能確定的程度,并非否定真值。因為真值測不準,測量結果通常都帶有誤差。對于系統誤差,通常用修正的方法予以抵償;對于隨機誤差,通常采取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但誤差小,測量結果的可靠性不一定高,要定量表征測量結果的可靠程度,誤差論是無法做到的,不確定度恰好能彌補誤差論的這一不足。所以說兩者并非對立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
校準的目的是對照計量標準,計量校準,評定測量裝置的示值誤差,確保量值準確,屬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組操作。這種示值誤差的評定應根據組織的校準規程作出相應規定,按校準周期進行,并做好校準記錄及校準標識。
校準除評定測量裝置的示值誤差和確定有關計量特性外,校準結果也可以表示為修正值或校準因子,計量儀器校準,具體指導測量過程的操作。例如,蚌埠計量,某機械加工組織使用的卡尺,通過校準發現與計量標準相比較已大出0.2mm,可將此數據作為修正值,在校準標識和記錄中標明巳校準的值與標準器相比較大出的0.2mm的數值。在使用這一計量器具(卡尺)進行實物測量過程中,計量檢測服務,減去大出0.2mm的修正值,則為實物測量的實測值。只要能達到量值溯源目的,明確了解計量器具的示值誤差,即達到了校準的目的。
您好,歡迎蒞臨合肥科準,歡迎咨詢...
![]() 觸屏版二維碼 |